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4章 声望鹊起

当李斯年正全神贯注地撰写讲义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了。他抬起头,暂时从讲义中抽离出来,应了一声“请进”。门应声而开,昨天才见过的陶孟和与蒋梦麟二人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

陶教授手中挥舞着一本杂志,兴高采烈地说道:“斯年,真是大才啊!你的论文又在《哲学评论》上面发表了,这次一下子就是两篇哦!”

李斯年听后不禁一愣,随即露出惊喜的神色。他接过杂志,熟练地翻到了目录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他与杜威教授合作的那篇论文,竟然又被列为了首篇。他看到自己的名字紧挨着杜威教授的,虽然位列第二作者,但分量也是不轻,这份荣誉足以让他心满意足。

再往下看,两篇文章竟是挨着的,第二篇便是他与许笛山联手打造的《跨越时空的对话2》。一次性发表两篇论文,这份美味的双黄蛋,令李斯年兴奋不已。

《哲学评论》这本杂志是季刊,李斯年的名字已经连续三期出现在这份哲学专业期刊上。在今年的第一期中,他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实用主义哲学教育学新论》一文中;第二期,他则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西方现代哲学的交融与互鉴》。

如今,他又在最新一期中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身份分别发表了两篇论文,这样的成就在这份创刊于1892年的杂志的历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

而李斯年所不知道的是,随着杂志的发行,他的名字在米国哲学界已经引起了轰动。作为哲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哲学评论》几乎被所有哲学专业人士所订阅。因此,李斯年的名字也迅速在哲学圈内传开。

更令人振奋的是,他与杜威教授合作的《逻辑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融合:科学实践导向的哲学新探》一文,为近年来陷入僵局的米国实用主义哲学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这篇文章就像是一声嘹亮的号角,引领着米国的哲学学者们向实用主义哲学的新疆域迈进。在随后的短短半年内,这篇论文就衍生出了上千篇相关的哲学论文,为众多哲学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契机,找到了可以水论文的好机会。

而李斯年和许笛山合写的另一篇论文《跨越时空的对话2》,尽管其影响力没有前一篇那么显着,但也在米国掀起了一波研究华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高潮。

蒋梦麟看着李斯年,赞许地说:“你的文章我们都拜读过了,质量确实上乘。”

陶孟和也表达了自己的羡慕之情:“你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