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3章 《明史》讲义

李斯年在旁边听着,内心暗自惊叹。他终于明白,为何胡学长在国内文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无数学子视为楷模了。原来,这些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很多都是在胡学长的关注和提携下成长起来的。每提到一个名字,似乎都与胡学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徐智摩接着兴致勃勃地说道:“此外,我还想邀请一位学妹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她对新诗也抱有浓厚的兴趣,是个非常有才情的人。我相信她的加入会为我们的团队注入新的活力。”

李斯年不用猜就知道他提到的这位有才情的学妹是谁,撇撇嘴不言语。

胡适之听后却大为赞同道:“好主意!你们邀请的人越多越好。我们组织文学社团的目的,就是要掀起新诗创作的高潮,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推动新诗的发展。”

说完,他开始安排后续的工作:“子沅、子离,你们两个负责去清华学堂进行宣传。西滢和我会在北大这边开展宣传工作。智摩,你进入《晨报副刊》后,就负责新诗的甄选和发表工作。另外,聚会的时间、地点也由你来确定。斯年,你就全力协助智摩吧。”

徐智摩被委以重任,内心充满了喜悦。他对于文学活动总是满怀激情,这次的任务更是让他跃跃欲试。李斯年轻轻踢了他一脚,提醒他别忘了两人在火车上的约定,这不禁让徐智摩回想起当时的场景。

他有些支吾,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措辞。胡适之察觉到了他的样子,便问道:“智摩,你还有什么事情想说吗?”

徐智摩深吸一口气,说道:“胡兄,你有没有想过给诗社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胡适之听了之后稍显愣住,然后思索着回答道:“这个问题或许还早了点,等活动稳定下来,人员也齐全了,我们再一起集思广益,想个好名字。”

徐智摩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那天在火车上,我邀请了斯年参加诗社,他当时提了个条件。”

胡适之挑了挑眉,好奇地问道“哦?什么条件?”

徐智摩看了一眼旁边的李斯年,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回答道:“他说,诗社的名字得由他来起。”

这个意外的条件立刻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李斯年。李斯年原本只是想私下和徐智摩谈谈这个约定,没想到他竟然直接在大家面前提了出来。无奈之下,他只好尴尬地笑了笑,试图推脱道:“哎呀,当时都是开玩笑说的,大家别当真。”

但胡适之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