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8章 去北京

梅光迪在《学衡》杂志的序言中,就对“某些新作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指出,“这些新作家不仅对自己的文学传统一无所知,对西方文学的了解也相当肤浅。他们自视甚高,却既不客观也缺乏谦逊,思想中充斥着空想,心胸狭隘。”

更令人咋舌的是,梅光迪在后续文章中进一步写道:“学问之标准与良知,犹语商贾以道德,娼妓以贞操也。”言下之意,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们探讨学问,简直就像要求商人恪守道德,或要求娼妓保持贞操一样不切实际。

不用说,这里所说的“新作家”以及那些无法与之探讨学问标准的人,显然指的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显赫的胡适之。也就是徐智摩所说的被大肆抨击的胡学长。不得不说,文人的言辞有时也能尖酸刻薄到令人咋舌,将胡适之比作娼妓,这样的比喻确实有点过分。

历史上这些人是被“华国最强杠精”回骂了一顿,而且被骂的哑口无言,不过这回轮到李斯年为自己的胡学长发声了。

面对这样的攻击,胡学长倒是比较淡定,他并未直接回击,而是以一首新诗作为回应,同时不忘调侃《学衡》杂志:

“那个《学衡》出版了,

问老胡怕不怕?

老胡没有看见什么《学衡》,

只看见了一本《学骂》”。

徐智摩的话倒是提醒了李斯年,他想起了之前与父亲讨论《学衡》杂志时的情景。治学严谨的李举人曾为这本杂志挑出了好几处文言文使用上面的错误。李斯年觉得,这或许是一个向胡学长表示感谢的好机会。毕竟,胡学长能将自己这样一个本科毕业生安排到北京大学教书,想必也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吧。

于是,李斯年说道:“那些人不过是留洋归来的‘假古董’罢了。他们连自己的文章都写不清楚,还谈什么‘昌明国粹’?‘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是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煞人了! ’他们不是提倡“复古”么?结果自己都用错古文,如此漏洞百出,还有脸批判攻击别人,真是可笑。”

徐智摩被李斯年这番大胆的言论给震惊了:“你的口气可真不小啊!那几位主编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你竟然这么评价他们?”

李斯年反问道:“你觉得文言文和白话文哪个使用起来更方便?”

徐智摩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白话文了。”

李斯年继续说道:“那就对了。文言文确实精炼,但对于没有专门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