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0章 文化论战

梁漱溟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哦,对了,这个李斯年现在在沪上的名声可是不小,前几日,他举办婚礼,在华安饭店大设宴席,将整个饭店都包了下来,办了三天的流水席,热闹非凡。听说婚礼的车队有几十辆小轿车,穿街过市,场面壮观,连南方政府的高官都亲临现场送上祝福。早知道兆贤和适之你们俩与他有这样的渊源,我也厚着脸皮代你们去讨杯喜酒喝了。”

胡适之惊讶道:“是么?他结婚的事我在信上倒是听说了,但没想到场面会如此盛大。他难道是沪上某个大家族的子弟吗?”

梁漱溟摇头道:“这个我倒不太清楚,我是去沪上访友的,又不是去探听八卦。不过,我听说新娘的父亲是沪上的一位富商,开了五六家纱厂,两人是青梅竹马,从小就定下了亲事。而且,这位李小友的父亲还是位前朝举人,连那一位都尊称他为‘润民公’。”

听到这个名字,蒋梦麟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书,抬起头来说道:“你说的可是浙省奉化的李润民老先生?”

梁漱溟点头确认:“嗯,应该是吧,听说李小友是奉化人。”

胡适之好奇地问:“兆贤兄,我记得你是余姚人,离奉化不远。你可认识这位老先生?”

蒋梦麟感慨道:“当然认识。这位润民公不仅在奉化,乃至整个浙省都是德高望重,其乐善好施,提携后辈之名传遍乡野,想当年,我还曾受过老先生的恩惠。真没想到,我与这位小师弟还有这样的渊源。”

蒋梦麟原名叫蒋梦熊,他年轻时考入浙省省立高等学堂读书。后来曾因参与学生运动而被清廷列入黑名单,于是不得已改名为蒋梦麟以继续学业。次年,他参加科举考试并成功考中秀才,这背后就有李举人的大力相助。

此时,胡适之好奇地问道:“孟和、兆贤,你们两个看了这么久,觉得这本书写得如何,能不能作为我们的教材使用呢?”

陶孟和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本书非常合适,它简直就是按照教材的标准来编写的。内容既全面又详细,但一点也不显得冗余。这本书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展现了作者的高超文学才华。”

蒋梦麟也在一旁点头称赞,并补充道:“这本书与之前的其他许多哲学史着作相比,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它不仅深入探讨了哲学自身的逻辑发展,还着重强调了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互动和联系。作者将哲学家放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和环境背景中,深入剖析其思想根源,这种视角确实与众不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